“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股票配资资讯。”
这句话出自73岁高龄的郑念,在她的回忆录《上海生死劫》中写下了这番感言。
在经历了人生多重打击——42岁丧夫,51岁遭监禁,52岁女儿不幸去世之后,郑念毅然决然决定重新开始她的人生旅程。
她不仅是民国时代的第一名媛,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名媛。
郑念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,尽管她的命运多舛,但她依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活出了属于她的美丽与风采。
她那出众的容貌、文雅的谈吐、清冷的气质,在90多岁时依然能让世人惊艳。
展开剩余90%“白发戴花君莫笑,岁月从不败美人。”
若要形容郑念,这两句诗再贴切不过。
郑念于1915年诞生在北京,之后全家迁居天津。在那个时代,她的名字还叫姚念媛,仍旧随父姓。
姚念媛的家族背景显赫,祖父曾是翰林院的庶吉士,担任过湖北教育司司长;父亲则早年留学日本,曾在国民党海军担任少将。
在这样一个家族环境中,姚念媛的成长似乎注定与众不同。
尽管家庭富贵,她却从未以“大小姐”的身份安于享乐,反而从小便接受了严格的教育,致力于培养内在的修养与品德。
姚念媛每天虽然生活在佣人们的照顾下,但她从未要求过度的娇惯。
她坚持自己去上学,从不让司机接送。
即使是家中的一些琐事,她也会亲自处理,显得格外独立。
她就读于南开中学和北平燕京大学,成绩一向出色,且始终位列前茅。
除了学业优异,姚念媛更是一个温文尔雅、气质出众的美人,慢慢地,她的名字在天津流传开来。
1926年创办的《北洋画报》曾四度邀请她成为封面女郎,她的美貌和气质让天津城的每个人都为之倾倒。
然而,姚念媛并不满足于仅仅依赖容颜,她的内心有着更高的追求。
她有些孤傲且清冷,从未沾染过那个时代喧嚣的名利场,哪怕她完全可以凭借外貌赢得世人的钦佩。
1930年,姚念媛远赴英国,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。
她的目标并非仅仅为了出国留学,而是希望通过知识和眼界的拓展,成为一个独立、自信、进步的新时代女性。
在伦敦,她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,还邂逅了她的真爱——同在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郑康祺。
两人一见钟情,迅速确立了恋爱关系,尽管两人的家庭背景截然不同,但他们共同的思想与理想让彼此的心更加贴近。
最终,姚念媛与郑康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,并育有一女,名叫郑梅萍。
郑康祺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,开始在外交部任职,并被派往澳大利亚。
姚念媛和女儿随他一同前往,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澳洲生活。
1949年,随着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,郑康祺被调回上海,成为陈毅的外交顾问。
他们一家三口回到上海后,姚念媛迅速爱上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。
她沉醉于吴侬软语,享受上海弄堂中的人间烟火,也爱上了这里的各种小吃。
在上海的生活中,姚念媛如鱼得水,她的家被布置得精致而温馨。
她的三层洋房四季被花香包围,欧式设计的室内充满了古董字画、书籍和瓷器,显得极具品位。
姚念媛每天穿着精致的手工旗袍,坐在阳光洒满的小院中,优雅地品着下午茶,享受属于她的静谧时光。
郑康祺后来成为了英资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区的总经理,姚念媛始终陪伴在他身边,既是他社交应酬的得力助手,也是他工作上的支持者。
她不仅管理好家庭事务,还时常为丈夫的事业出谋划策,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。
然而,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。
1957年,郑康祺因病突然去世,给姚念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
为了纪念丈夫,她决定改随丈夫姓,改名郑念。
刚刚从丧夫的痛苦中稍稍恢复,命运又一次对她挥下了沉重的一击。
郑念不仅要独自抚养女儿,还要接手丈夫未竟的工作。
幸运的是,凭借自己在壳牌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,郑念在丈夫的旧同事推荐下,成为了壳牌石油公司总经理顾问一职,成为了当时少数几位身居高职的女性之一。
她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丈夫打理家中事务,也为丈夫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但好景不长,1966年,郑念的家中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闯入,破坏了她珍藏的名画和古董。
更糟的是,郑念因其留学经历和在外企的工作背景被诬陷为“间谍”,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遭到逮捕。
在狱中,她经历了长时间的审讯,但始终不屈服于逼迫,坚决否认自己所未做过的罪行。
尽管受尽折磨,郑念依然保持了内心的坚定和尊严。
在被囚禁了6年半后,郑念终于于1973年获得释放。然而,回到家中,她震惊地发现,曾经温馨的家已经满目疮痍。
更让她心碎的是,女儿郑梅萍在她入狱的第二年便去世,而她从未亲眼目睹女儿最后的身影。
关于女儿的死因,流言纷纷,真相扑朔迷离。郑念决定亲自追查真相,终于揭开了女儿被残忍杀害的真相,凶手被法律绳之以法。
随着女儿冤屈得以昭雪,郑念感到身心疲惫。
1980年,她带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上海,最终定居在美国华盛顿。
在异国他乡,郑念尝试着重新开始生活,她学会了开车,习惯了超市购物,甚至学会了制作手磨咖啡。
她终于找到了片刻的宁静,在闲暇的午后,她会捧起一杯香浓的咖啡,写下自己过往的故事。
晚年的郑念通过写作、演讲和设立基金会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意义。
1987年,她历时7年写成的回忆录《上海生死劫》在美国出版,迅速成为畅销书。
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她坎坷的一生,展现了她如何从悲痛中重生,如何在失去一切后依然活得坚强。
郑念曾在书中写道:“不能因为风吹乱我的头发,我却不去搭理;油污弄脏我的衣服,我却无视一切。我不但要活下去,而且要活得像花岗岩一样坚强。”
这不仅是她一生的座右铭,也是她始终坚持的信念。
1995年,80岁的郑念依旧活得优雅,穿着精致的旗袍,往返于美国各大高校进行讲座,讲述她的传奇故事。
她还成立了教育基金会,以女儿的名字帮助那些身陷困境的中国留学生。
2009年7月,郑念因不慎被开水烫伤股票配资资讯,病情急剧恶化。躺在病床上的她安详地表示:“我活够了,我要去见
发布于:天津市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